秦宫三月已灰烬,汉瓦千年犹隶文
出处:《汉未央宫榱题砚》
元末明初 · 张昱
雕墙峻宇几浮云,金石虽坚亦鲜存。
秦宫三月已灰烬,汉瓦千年犹隶文。
改用尚能为砚器,得名何异在君门?咸阳土尽英雄骨,谁是榱题记主恩?
秦宫三月已灰烬,汉瓦千年犹隶文。
改用尚能为砚器,得名何异在君门?咸阳土尽英雄骨,谁是榱题记主恩?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汉未央宫榱题砚》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文化沉淀的画卷。首句“雕墙峻宇几浮云”,以夸张手法展现了未央宫昔日的宏伟壮观,如今只剩下如云的浮想,暗示了宫殿的衰败。次句“金石虽坚亦鲜存”强调了岁月无情,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第三句“秦宫三月已灰烬”借秦朝宫殿的毁灭,寓言历史的更迭,暗示汉代的遗迹也难逃命运。第四句“汉瓦千年犹隶文”则聚焦在具体的文物——千年古瓦上,隶文依然清晰可见,体现了历史痕迹的顽强。
第五、六句“改用尚能为砚器,得名何异在君门?”进一步阐述了这些瓦片被改造为砚台,虽然用途改变,但其历史价值犹在,如同宫殿之名,即使在民间也能彰显其来历不凡。
最后两句“咸阳土尽英雄骨,谁是榱题记主恩?”以咸阳之地象征历史的沉淀,英雄们的遗骸融入泥土,而未央宫的榱题(屋檐椽头)却无声地记录着过往的恩宠,引发对历史变迁和功名无常的深沉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未央宫的遗迹砚台,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对沧桑巨变的思考,以及对英雄与历史功绩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