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出处:《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 ·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注释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明发:天亮,拂晓。
匡阜:庐山别名。
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九江:即指浔阳江。
黤黕:深黑不明。
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容霁:一作“凝黛”。
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当:耸立。
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香炉峰。
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
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限:束缚。
于役:有事远行。
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
霜,每年因时而降。
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翻译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彭蠡湖中远眺庐山的景象和心情。开篇“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两句,通过对月亮和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表达了诗人在等待清晨日出的同时,对周围景色的感受。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两句,通过对山勢和河流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雄伟。接下来的“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则是对早晨天际景色的细腻描绘,突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两句,以神秘的香炉和壮观的瀑布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紧接着,“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因忙碌的工作而无暇顾及自己的身心状态。随后的“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艰辛。
最后,“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则是诗人对隐居于山林之人的问候与期盼,希望能与他们一道共享自然之美。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