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昨夜浓云望东北,祇应雨脚在三吴全文

昨夜浓云望东北,祇应雨脚在三吴

出处:《夏旱三首 其二
宋 · 岳珂
宣升接境古高圩,多稼连云号上腴。
水毁木饥犹解有,刀耕火耨故应无。
瓠肥何计今糠覈,草窃空忧古苇苻。
昨夜浓云望东北,祇应雨脚在三吴

注释

宣升:地名,可能指古代的一个地方。
圩:堤坝围成的田地。
上腴:极肥沃的土地。
木饥:树木因干旱或虫害而枯萎。
刀耕火耨: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用刀砍伐树木,用火烧掉杂草后播种。
糠覈:形容粮食匮乏,只能吃粗粮。
草窃:比喻隐藏在草丛中的敌人或隐患。
东北:方位,指地图上的东北方向。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翻译

宣升接近古老的高地圩田,连天的稻谷被称为上等肥沃之地。
洪水和树木枯竭仍能有所收获,但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应该已经不存在了。
如今的葫芦肥大却不知如何储存,只担忧过去的草丛中可能隐藏着敌人。
昨晚东北方乌云密布,恐怕大雨将落在三吴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所作的《夏旱三首(其二)》。诗中,诗人描绘了宣升接境的古老村庄,那里土地肥沃,稻田连天,被誉为"上腴"。然而,由于旱情严重,水灾和树木枯萎使得原本可能存在的丰收景象变得不确定。诗人提到"刀耕火耨"的原始农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实施,暗示了旱情的严峻。

接着,诗人担忧葫芦(可能象征着百姓的生活)因旱灾而变得贫瘠,连糠覈都难以满足,同时表达了对古代人民因干旱而遭受草窃侵扰的忧虑,暗指现实中的社会动荡。最后,诗人通过观察昨夜东北方向浓厚的乌云,期盼着降雨能降临到受旱的三吴地区,以缓解旱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民生疾苦,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忧虑,展现了宋代理学家岳珂深厚的同情心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