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客路转飘零,拟踏平芜探小青;自觉草生偏入梦,可怜花醉未曾醒
出处:《舟次清明,拈得「青」字》
明 · 张煌言
春光客路转飘零,拟踏平芜探小青;自觉草生偏入梦,可怜花醉未曾醒。
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
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
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张煌言在舟行清明时节所作,以“青”字为主题,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首句“春光客路转飘零”,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中,诗人独自漂泊在外,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伤。接着,“拟踏平芜探小青”写出了诗人想要漫步郊野,寻找一抹青色的生机,寄托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向往。
“自觉草生偏入梦”一句,诗人感叹自己内心深处对故乡草木的深深眷恋,连梦境都充满了它们的影子。而“可怜花醉未曾醒”则借花醉未醒,寓言自己未能从现实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心境愁苦。接下来,“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通过描绘远处的松树、坟墓和朦胧的杨柳,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暗示着诗人与亲人的阻隔以及对亡者的怀念。
最后,“欲隐尚违惭介子”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却因现实所迫而无法如愿的无奈,暗含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结尾“年年寒食卧江汀”以每年清明节独自躺在江边的场景收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形象,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清明时节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