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全文

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宋 ·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注释

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幌:帘幕。
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刘叉: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
活动在元和年代。
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

翻译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
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
下雪了冻得诗人两肩收起来了,都起了鸡皮疙瘩。雪地所反射的光太耀眼了,照得双眼都花了。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深夜降雪后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情境。黄昏时分,细雨如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色渐浓,无风却预示着严寒即将来临。这两句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静谧的氛围,为后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衾裯之湿冷如同泼水一般,与外面积雪形成鲜明对照。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和景象,既表达了室内的温暖与舒适,也映射出室外的寒冷与洁白。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五更即是黎明前的时刻,诗中写到这时候天已亮起,墙壁上的冰雪开始融化,滴水的声音清晰可闻。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情感。

“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在北台上用草帚清扫积雪,去观察马匹的情况。这里的“双尖”可能指的是马耳朵被雪覆盖后的形状。这段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心观察,也反映出他在严寒中关照生灵的一种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夜间降雪后景象的精致刻画,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