踆乌不停飞,敛景下蒙谷
出处:《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其一》
宋 · 林景熙
踆乌不停飞,敛景下蒙谷。
征途险在前,而况车折轴。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毂。
意远力不任,化作邓林木。
漫漫夜何如,长歌饭觳觫。
征途险在前,而况车折轴。
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毂。
意远力不任,化作邓林木。
漫漫夜何如,长歌饭觳觫。
注释
踆乌:乌鸦。敛景:日影下沉。
蒙谷:地名,古代传说中的山谷。
征途:旅途。
车折轴:车轴折断。
夸父:神话人物,追赶太阳。
羲和:神话中的太阳神。
丹砂毂:比喻太阳,丹砂象征火红。
邓林木:邓林,神话中夸父倒下的地方,后世多指参天大树。
觳觫:颤抖,形容牛羊因恐惧而战栗。
翻译
乌鸦不停飞翔,日影沉入蒙谷。前方路途艰险,更何况车轴已断。
夸父追赶太阳,试图拉住它的车轮。
心志虽远大,力量却不足,最终化为邓林之树。
漫漫长夜如何度过,只能高歌以慰颤抖的牛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艰辛的旅程画面。"踆乌不停飞,敛景下蒙谷",乌鸦不停飞翔,太阳逐渐西沉,暗示时间紧迫,旅人即将进入蒙谷这个险恶之地。"征途险在前,而况车折轴"进一步强调了前方道路的艰难,连车轴都可能断裂,显示出旅途的困苦。
诗人以夸父逐日的神话为典故,"夸父追羲和,欲挽丹砂毂",借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表达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试图像夸父那样驱车追赶理想的光芒。然而,"意远力不任",尽管心志高远,但力量有限,无法实现,最终只能"化作邓林木",化为邓林(《山海经》中的神木,象征奉献与牺牲),寓意着即使不能达成目标,也要留下坚韧的痕迹。
最后两句"漫漫夜何如,长歌饭觳觫",诗人感叹面对漫长而黑暗的夜晚,唯有以歌声自慰,如同吃着颤抖的肉(觳觫,形容恐惧或寒冷时颤抖),表达了在困境中坚守的孤独与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壮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