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
出处:《沧州道中》
清 · 阎尔梅
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
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
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
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
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
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
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
欲贷东西邻,邻家先我悲。
且勿计终年,胡以延此时?树未尽蒙灾,争走餐其皮。
门外兼催租,官府严呼追。
大哭无可卖,指此抱中儿。
儿女况无多,卖尽将何为?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罹。
下民即有辜,天恕何至斯!视天非梦梦,召之者为谁?呜乎!雨乎!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遗黎!
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
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
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
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
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
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
欲贷东西邻,邻家先我悲。
且勿计终年,胡以延此时?树未尽蒙灾,争走餐其皮。
门外兼催租,官府严呼追。
大哭无可卖,指此抱中儿。
儿女况无多,卖尽将何为?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罹。
下民即有辜,天恕何至斯!视天非梦梦,召之者为谁?呜乎!雨乎!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遗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诗人阎尔梅在潞河道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自然灾害。诗中通过“数百里”、“家家悬柳枝”的景象,暗示了干旱的严重,百姓期待雨水的到来。诗人描述了田地干燥、庄稼受损、生活物资匮乏的场景,如辘轳破、井水干涸、菜蔬枯萎,以及米价上涨、借贷无门的困境。
诗中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深深同情,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在田头怅望,家中炊烟断绝,忍饥挨饿。诗人质问上天为何降灾于无辜的百姓,同时也揭示了官府催租的无情,甚至到了以儿卖女的地步。诗人呼唤苍天降雨,拯救这些濒死的民众,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公正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清初社会动荡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