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
宋 · 王安石
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
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
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
伤心宿昔地,不复见斯人。
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
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
伤心宿昔地,不复见斯人。
注释
萧瑟:荒凉冷清。野衣巾:破旧的衣服。
至老贫:直到老年,仍然贫困。
避嚣:避开喧嚣。
依市井:在市井中生活。
蒙垢出埃尘:忍受污垢和尘埃。
接物:与人交往。
工齐物:平等对待万物。
耻为身:以劳累身心为耻。
伤心:心生悲伤。
宿昔:过去。
斯人:那个人。
翻译
在荒凉冷清的野外,我穿着破旧的衣服,即使到了老年,也忘不了贫穷的生活。为了避开喧嚣,我选择在市井中生活,忍受着污垢和尘埃的侵扰。
与人交往时,我尽力做到平等对待,以劳累身心为耻,却不愿只为自己的生存而活。
回忆起过去的地方,心中满是伤感,再也见不到那个人了。
鉴赏
这段诗歌描绘了一位隐者或贫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萧瑟野衣巾,能忘至老贫"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生活的淡然与接受,将个人命运置于自然之中,顺其自然地度过一生。"避嚣依市井,蒙垢出埃尘"则写出了隐者或贫士远离世俗纷争,依傍于城市边缘,小心翼翼地生活,以保持自身的清净不染。
"接物工齐物,劳身耻为身"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劳碌身躯、平等对待万物的态度,以及对于个人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一种自我否定。最后两句"伤心宿昔地,不复见斯人"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时光和失去的人际关系的哀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