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摩诃池二首(其一)
宋 · 宋祁
十顷隋家旧凿池,池平树尽但回堤。
清尘满道君知否,半是当年浊水泥。
清尘满道君知否,半是当年浊水泥。
注释
十顷:形容面积广大,十顷等于一百亩。隋家:隋朝时期。
旧凿池:昔日挖掘的池塘。
池平:池塘水面平静。
树尽:树木已经消失。
回堤:环绕的堤岸。
清尘:洁净的道路。
当年:过去的时候。
浊水泥:浑浊的池水。
翻译
这是隋朝旧时挖的大池子,如今池水已平,树木不在,只剩回堤环绕。道路上是否还能感受到那份清新?一半是因为当年浑浊的池水沉淀下来的结果。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池风光与历史沧桑的诗句。开篇“十顷隋家旧凿池”一句,直接点明了场景:一个曾经属于隋朝贵族的宽敞池塘,如今已是荒废的遗迹。这里的“十顷”形容池塘之广阔,而“旧凿池”则透露出这池塘有着悠久的历史。
紧接着,“池平树尽但回堤”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古迹的现状:昔日繁茂的树木不见了,只剩下曲折蜿蜒的池堤。这里“池平”表明原来的水面已经干涸,“树尽”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消亡,而“但回堤”则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
第三句“清尘满道君知否”中,诗人通过“清尘满道”的景象,询问读者是否了解这古池的往昔。这里的“清尘”指的是随风起舞的尘土,而“满道”则形容它的普遍和充沛。
最后,“半是当年浊水泥”一句,则是诗人对这一切的感慨。诗人感叹现在所见的景象,与过去相比,已经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现实中的某些部分(“半是”),其实是昔日池塘中浊水与泥土的混合物。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体现了时间变迁带来的无常感。
总体而言,这几句话以简洁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历史沧桑、风光不再的古池景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的追思和对现在的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