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出处:《偶失一丹瓢戏书》
宋 · 李流谦
谁取一瓢去,虚劳九转功。
徵杯惊羽化,开画叹幮空。
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人间閒得丧,尽付绿樽中。
徵杯惊羽化,开画叹幮空。
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人间閒得丧,尽付绿樽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虚劳:徒然、白费。九转功:道教炼丹术语,指经过多次变化的修炼。
徵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此处可能象征着饮酒。
羽化:道教指仙人升天,这里可能指人的离世或超脱。
幮空:形容画卷空无一物。
甑:古代炊具,类似今天的蒸锅。
弓:可能象征力量或机会。
绿樽:绿色的酒杯,泛指酒杯。
翻译
谁人取走一瓢,徒然耗费九转的功夫。举杯惊叹羽化而去,打开画卷感叹空无一物。
已经失落,何必再计较是甑还是瓮,虽然失去了,但并未失去弓。
人间的得失,在这世间纷扰,都交付于绿酒之中消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偶失一丹瓢戏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一个小小的丹瓢的失落,展开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逍遥的情怀和哲理。
"谁取一瓢去,虚劳九转功。"
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场景:有人费尽心机地制作或是争取一个小小的丹瓢,而诗人却觉得这种努力是多余的,因为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过程。
"徵杯惊羽化,开画叹幮空。"
这里的“徵杯”指的是用来盛酒的杯子,“羽化”则暗示了事物的轻盈和变化无常。“开画”可能是指在墙壁或屏风上绘制图画,“幮空”则强调了一种虚幻和空旷之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迁、无常的感慨。
"已堕宁论甑,虽亡未失弓。"
“堕”在这里意味着跌落或丧失,“甑”则是古代烹饪食物的器具。“宁论”可能是一种安心接受的态度。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失去了什么,但只要内心平和,重要的东西仍旧不会丢失。
"人间閒得丧,尽付绿樽中。"
“閒得丧”指的是世人所争所得的东西都归于空无,“绿樽”则是古代用来盛酒的一种器具。此处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脱物欲、将世间纷争付之一笑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个丹瓢的失落,引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超然物外的情怀和淡泊明志的哲思,是一篇蕴含丰富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