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蟆蚀明月,玉川欲刳之
出处:《古意寄卢省庵吴廷圭二首》
明 · 刘璟
妖蟆蚀明月,玉川欲刳之。
惜无登天梯,涕泗空涟洏。
哀哀卞和玉,恻恻鲁女葵。
桓侯讳其疾,扁鹊乃见疑。
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
惜无登天梯,涕泗空涟洏。
哀哀卞和玉,恻恻鲁女葵。
桓侯讳其疾,扁鹊乃见疑。
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璟的《古意寄卢省庵吴廷圭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寓意深远的画面。首句“妖蟆蚀明月”以月被蛤蟆侵食的景象象征着世间的污浊和光明被遮蔽,暗喻了社会的黑暗面。诗人感慨万分,表达了对正义被压抑的无奈,“玉川欲刳之”中的“玉川”可能寓指清白之人,想要清除这股黑暗,但又感叹没有登天的途径。
接下来,诗人引用了卞和献玉和扁鹊见疑的历史典故,暗示自己像他们一样怀有真知却被误解,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悲愤。“哀哀”、“恻恻”两词加重了情感的表达,体现出诗人深深的哀痛和不平。
最后两句,“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诗人以东汉名士郭泰自比,他的高尚品格难以企及,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仰慕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整首诗通过象征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