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拥甲身先遁,仓葛呼庚釜尽悬
出处:《甲午岁暮感事诗》
清 · 张洵佳
军逢大敌故迁延,棋局输人下手先。
四路鼓声惊动地,一封奏草尚瞒天。
贺兰拥甲身先遁,仓葛呼庚釜尽悬。
太息蛟螭光怪起,燃犀谁与照江边。
四路鼓声惊动地,一封奏草尚瞒天。
贺兰拥甲身先遁,仓葛呼庚釜尽悬。
太息蛟螭光怪起,燃犀谁与照江边。
鉴赏
这首诗以“军逢大敌故迁延,棋局输人下手先”开篇,巧妙地将军事战场上的策略与棋局相类比,揭示了在面对强敌时,有时需要采取拖延战术,而非立即迎战。接着,“四路鼓声惊动地,一封奏草尚瞒天”,描绘了军队在前线的激烈战斗场景,同时暗示了朝廷内部的隐秘操作,可能在隐瞒某些关键信息。
“贺兰拥甲身先遁,仓葛呼庚釜尽悬”两句,通过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贺兰山下,将领们可能因惧怕强敌而选择撤退,而“仓葛呼庚釜尽悬”则可能暗喻在危难时刻,国家的资源和储备被过度消耗,甚至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这种对比,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与无奈。
最后,“太息蛟螭光怪起,燃犀谁与照江边”以深沉的感叹收尾,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蛟螭光怪起,可能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而“燃犀谁与照江边”则寄托了诗人希望有人能洞察真相,照亮迷雾,引领国家走向光明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刻思考和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