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晕团枯靥,崖芳簇碎金
出处:《友人山庄》
宋 · 汪炎昶
便觉尘嚣隔,烟霞宁几深。
树招怜翠眼,水发嗜清心。
石晕团枯靥,崖芳簇碎金。
知非樽酒聚,宠我以幽寻。
树招怜翠眼,水发嗜清心。
石晕团枯靥,崖芳簇碎金。
知非樽酒聚,宠我以幽寻。
注释
尘嚣:城市的喧闹和纷扰。烟霞: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色。
宁几深:多么深远的宁静。
招怜:吸引、怜爱。
翠眼:绿色的树叶,比喻生机勃勃。
水发:流水激发。
嗜清心:使人心情清爽。
石晕:石头上的斑纹。
团枯靥:像枯萎的笑容一样聚集。
崖芳:山崖上的花草。
簇碎金:形容花草如金子般灿烂。
知非:深知不是。
樽酒聚:饮酒聚会。
幽寻:幽深的探索或寻找。
翻译
顿时觉得尘世的喧嚣被隔绝在外,烟霞中的宁静究竟有多深远。树木仿佛对我投来怜爱的目光,清澈的溪水触动了我向往清静的心灵。
石头上斑驳的痕迹像枯萎的笑容,山崖上的花草犹如散落的黄金。
我知道这不是单纯的酒宴聚会,而是以幽深的探索来宠爱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意境。"便觉尘嚣隔,烟霞宁几深"表达了诗人离开尘世喧嚣之后,对于自然界中烟霞缭绕的山林深处产生了浓厚兴趣和感受。"树招怜翠眼,水发嗜清心"则描写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应,其中“树招怜翠眼”形象生动,传递出树木在阳光照射下的青翠欲滴之美,而“水发嗜清心”则表达了对山涧清澈声音的喜爱,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清净无为。
"石晕团枯靥,崖芳簇碎金"一句中,“石晕团枯靥”可能是指岩石在阳光照射下的温润色彩,而“崖芳簇碎金”则形容山崖间花草的鲜艳如同散落的黄金,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自然景观。
最后,“知非樽酒聚,宠我以幽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宴饮之乐的超然态度,而是享受山林中的隐逸生活。"宠我以幽寻"则意味着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和奖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