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连御苑钟初尽,露下仙台月尚悬
出处:《斋夜与汪伯谐庶子陆鼎仪张启昭谕德联句》
明 · 程敏政
闭门春夜烛花偏,对拥寒炉久未眠。
沉水旋添销刻漏,綵毫频染动云烟。
天连御苑钟初尽,露下仙台月尚悬。
侍立小童浑不厌,晚来衣薄坐相怜。
沉水旋添销刻漏,綵毫频染动云烟。
天连御苑钟初尽,露下仙台月尚悬。
侍立小童浑不厌,晚来衣薄坐相怜。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描绘了春夜闭门独处的情景。首句“闭门春夜烛花偏”,以蜡烛在静夜中闪烁,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对拥寒炉久未眠",通过寒炉烘托出诗人难以入眠的思绪,显示出夜晚的寂静和深沉。
接下来,“沉水旋添销刻漏”写诗人凝视着时间流逝,沉香木制成的计时器(刻漏)声声滴答,更显孤独无绪。“綵毫频染动云烟”则借笔墨飘洒,寓言诗人心中的情感如云烟般难以捉摸,也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
“天连御苑钟初尽,露下仙台月尚悬”描绘了窗外景色,宫苑的钟声已停,但月亮依然高挂,这画面既显宁静又带有一丝凄清,暗示诗人对宫廷生活的遥想或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侍立小童浑不厌,晚来衣薄坐相怜”,通过描写身边的小童虽疲倦却毫无厌倦,默默陪伴,以及诗人对自己衣衫单薄的自怜,流露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诗人对孤独的自我安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静谧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联句时的情感交流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