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把苍松铭寸心,万岁山前听秋雨
出处:《题李近仁太守夷山图》
元末明初 · 唐桂芳
灵山本无山,夷山石作骨。
嶙峋赑屃几千层,太行之石高于屋。
碣石入海空沈沦,汉家宝鼎出河汾。
至今瑞气不肯散,夜夜上天生白云。
贤侯仕宦思故里,江北江南几山水。
直把苍松铭寸心,万岁山前听秋雨。
四海车马将会同,归来未效柴桑翁。
分明衣冠李太白,落月屋梁见颜色。
要使吾侪拜画图,英风绝俗人间无。
嶙峋赑屃几千层,太行之石高于屋。
碣石入海空沈沦,汉家宝鼎出河汾。
至今瑞气不肯散,夜夜上天生白云。
贤侯仕宦思故里,江北江南几山水。
直把苍松铭寸心,万岁山前听秋雨。
四海车马将会同,归来未效柴桑翁。
分明衣冠李太白,落月屋梁见颜色。
要使吾侪拜画图,英风绝俗人间无。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所作的《题李近仁太守夷山图》,通过对夷山石质的描绘,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历史遗迹的厚重。首句“灵山本无山,夷山石作骨”以奇特的想象开启,暗示夷山的非凡来历。接着,“嶙峋赑屃几千层,太行之石高于屋”描绘了山石的奇形怪状和高峻,仿佛超越了寻常的自然界限。
诗人又借“碣石入海空沈沦,汉家宝鼎出河汾”来象征夷山的历史底蕴,暗示其曾有重要文物留存。然后,通过“至今瑞气不肯散,夜夜上天生白云”,表达对夷山吉祥气息的赞美,以及其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存。
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物的赞颂,写李近仁太守的思乡之情和高尚品格,“贤侯仕宦思故里,江北江南几山水”表达了他对家乡山水的眷恋,而“直把苍松铭寸心,万岁山前听秋雨”则寓言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最后,诗人以“四海车马将会同,归来未效柴桑翁”表达对太守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赞誉他的风采如同李白般超凡脱俗。
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夷山的雄伟景象,又赞美了人物的高尚情操,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