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全文

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出处:《端午行
宋 ·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窑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
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拼音版原文

xiānménzhūshuǐhuìliúxiàyáogōu

zhōngyǒudiàoxiāng西chéngnánběilóu

fāndàohuāfēngzhàoméi

luósāoyīnjiàngshāméngshǒu

注释

仙门:指道教或仙境的入口。
瓦窑沟:可能是地名,指有瓦窑的地方。
吊湘客:怀念湘妃(传说中的舜妃)的人。
南北楼:可能指的是城镇中的建筑群。
稻花风:稻田里的风,可能带有稻花香气。
棹涩:船桨划动不畅。
梅子雨:梅雨季节,雨水连绵。
夜逻:夜间巡逻。
绛纱:深红色的纱,古代常用于贵族或僧侣的服饰。
首去:离去,头部包裹着。

翻译

仙门下的各条溪流汇合,流经瓦窑沟。
沟中有个凭吊湘妃的游子,他在西城的南北楼间徘徊。
稻花飘香的风中,船桨在梅雨中变得滞涩。
夜晚巡逻时没有喧闹之声,他头裹绛纱悄然离去。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这个传统节日中的情感体验。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窑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图,仙门诸水汇聚一处,然后流入深邃的瓦窑之中,这里的“瓦窑”可能指的是山谷或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给人以神秘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这两句则转向人的活动,吊湘客可能是在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西城南北楼”则是特定建筑物,可能是诗人所处之地或是他心中对比的地方。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时的自然景象。“旗翻稻花风”给人的感觉是轻盈而又带有几分狂欢,而“棹涩梅子雨”则是在形容细小如梅子的雨滴敲打在物体上的声音。

"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夜晚的感觉。“夜逻无骚音”可能是说夜深人静,一切喧嚣都已平息,而“绛纱蒙首去”则是在形容诗人出门时戴上的头巾,这里的“绛纱”可能是一种带有香气的头巾。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的活动的描写,传递了一个在端午节日里怀古思故、感慨万千的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