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婆娑广庭里,怒吼终宵声未已
出处:《奔牛古树诗》
清 · 褚华
奔牛四树大廿围,昔曾化龙身欲飞。
雷公急击一株死,三株慑伏藏僧扉。
枝叶婆娑广庭里,怒吼终宵声未已。
每因风雨满空时,昂首墙头望江水。
浓阴六月生凉秋,中间千人坐可留。
邻翁白发莫言老,见翁远祖来牧牛。
五季兵戈此错处,樵斧何缘独宽汝。
我来问树树应知,翠碧森森却无语。
雷公急击一株死,三株慑伏藏僧扉。
枝叶婆娑广庭里,怒吼终宵声未已。
每因风雨满空时,昂首墙头望江水。
浓阴六月生凉秋,中间千人坐可留。
邻翁白发莫言老,见翁远祖来牧牛。
五季兵戈此错处,樵斧何缘独宽汝。
我来问树树应知,翠碧森森却无语。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褚华的《奔牛古树诗》描绘了一棵有着传奇经历的大树。首句“奔牛四树大廿围”,形象地写出树干粗壮,足有二十围之大,暗示其年代久远。次句“昔曾化龙身欲飞”,赋予了大树神话般的色彩,仿佛它曾是龙形,欲腾空而去。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大树的命运转折,“雷公急击一株死,三株慑伏藏僧扉”,展现了雷电的力量和大树的坚韧,以及它被雷击后仅存三株的情景,它们藏于僧院之中,显得孤独而顽强。诗人通过“枝叶婆娑广庭里,怒吼终宵声未已”,描绘出古树在风雨中摇曳的场景,声音回荡不息。
“每因风雨满空时,昂首墙头望江水”表达了古树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江水的向往,即使遭受摧残,仍保持着对生活的渴望。诗人又借“浓阴六月生凉秋,中间千人坐可留”,赞美古树带来的清凉,似乎能容纳许多人在此休憩。
最后两句“邻翁白发莫言老,见翁远祖来牧牛”和“五季兵戈此错处,樵斧何缘独宽汝”,则借古树的历史变迁,感叹世事沧桑,战争与砍伐让大树得以留存,引发对历史和生命的深思。整首诗以古树为载体,寓言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