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全文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出处:《送马秀才
唐 · 朱庆馀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
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
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
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拼音版原文

qīngmàoshíshuìjiànláichángyín
fēngchénguīshěngjiānghǎijiāxīn

qiándǎosuísēngguòyuǎnlín
xiāngjìngshìzhīyīn

注释

清貌:清雅的容貌。
识:知道。
睡:疲倦。
尝:常常。
苦吟:刻苦地吟诗。
风尘:风尘仆仆的生活。
归省:归来反省。
江海:比喻广阔的自由生活。
寄家心:寄托对家的思念。
期:约定。
前岛:前方的岛屿。
过:穿过。
远林:遥远的森林。
相于:相伴。
何事:为何。
无语:默默无言。
知音:理解的人。

翻译

清雅的容貌从不知疲倦,见到我总是刻苦地吟诗。
每当风尘仆仆归来之时,心中便向往着江海般的自由生活。
我期待在前岛与鹤相约,跟随僧人穿越遥远的森林。
我们相伴究竟为何,只能默默无言,寻求知音的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秀才)准备启程远行的场景,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和未知未来的一种忧虑与期待。开篇"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形象地表达了士子的紧张和勤奋,他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只为那一刻的考试机会。

接下来的"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乡愁与思念。"风尘"象征着远行的艰辛,而"江海"则是离别的宽广无边,表达了对于故土的深切思念。

第三句"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通过与鹤相约,随僧人穿越遥远的森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这里的"鹤"和"僧"都是高洁孤独的象征,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则流露出一种无言的悲凉。"相于"意味着交汇的瞬间,而"竟何事"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无奈和迷茫。"无语与知音"更是表达了即便面对能够理解自己心境的人,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这份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士子们在科举之路上的艰辛与孤独,以及他们对于知识、精神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