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多免刀俎,且复得安居
出处:《民谣》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小府为鱼肉,大府为庖厨。
金多免刀俎,且复得安居。
金多免刀俎,且复得安居。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深刻主题。通过“小府为鱼肉,大府为庖厨”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剥削,将百姓比作任人宰割的鱼肉,而统治者则如同准备食材的厨师,随意支配着百姓的命运。这种对比强烈地揭示了权力与财富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配。
接下来,“金多免刀俎”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财富与权力的关系,意味着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以避免成为被压迫的对象,即逃脱被剥夺或伤害的命运,如同在厨房中避开被切剁的刀俎。这不仅强调了经济实力对于个人安全和生存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中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批判。
最后,“且复得安居”表达了尽管存在压迫和不公,但只要能够获得财富和地位,人们便能暂时摆脱困境,获得相对的安全与稳定生活。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也蕴含了一种无奈的妥协态度,反映出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个体为了生存不得不寻求自我保护的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社会底层人民所面临的苦难与不公,以及他们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与无奈。它不仅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性、权力与财富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