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瑶台镜亦不然,镜岂有轮大十尺
出处:《细月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有天将军名太白,尝配明月逐月魄。
小儿不识是长庚,唤作细月笑宾客。
青莲小时月不识,白玉之盘向空掷。
谓瑶台镜亦不然,镜岂有轮大十尺。
太白之星诚易知,穿入月中苦蛮夷。
太白高兮中国利,金星但愿出毋卑。
汝今夜夜拜太白,朝朝启明起莫迟。
启明多拜得聪慧,长庚更与命长宜。
小儿不识是长庚,唤作细月笑宾客。
青莲小时月不识,白玉之盘向空掷。
谓瑶台镜亦不然,镜岂有轮大十尺。
太白之星诚易知,穿入月中苦蛮夷。
太白高兮中国利,金星但愿出毋卑。
汝今夜夜拜太白,朝朝启明起莫迟。
启明多拜得聪慧,长庚更与命长宜。
鉴赏
这首《细月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巧妙地将民间对月亮的误解与神话中的星辰形象融合在一起,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星辰运行规律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天将军名太白”开篇,引入了中国古代对月亮和星辰的神话传说,将太白星(即金星)与月亮的关系进行了诗意的描绘。接着,“小儿不识是长庚,唤作细月笑宾客”,以儿童的视角,幽默地指出人们对月亮的常见误解,将长庚星(即金星在特定时间的另一种称呼)误认为是较小的月亮,以此增添了一份童趣和生活气息。
“青莲小时月不识,白玉之盘向空掷”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月亮比作白玉之盘,生动地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悬挂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月亮的亲近与喜爱。接下来,“谓瑶台镜亦不然,镜岂有轮大十尺”,通过对比瑶台镜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月亮与镜子的不同,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太白之星诚易知,穿入月中苦蛮夷”则表达了诗人对太白星运行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其穿越月宫的想象,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也蕴含着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太白高兮中国利,金星但愿出毋卑”两句,揭示了诗人对星辰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认为太白星的出现对国家有利,而金星应当保持其高贵的姿态,不轻易降低身份。
最后,“汝今夜夜拜太白,朝朝启明起莫迟。启明多拜得聪慧,长庚更与命长宜”部分,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敬仰星辰,认为通过这样的行为可以获得智慧和长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现象的独到见解,还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