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长风雪空相忆,世难文章未可传
出处:《送查韬荒》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越客思归欲暮天,离情飞起入蛮弦。
路长风雪空相忆,世难文章未可传。
红蓼落花初宿雁,绿杨凋叶忽辞蝉。
平生最喜临江水,一到分流便黯然。
路长风雪空相忆,世难文章未可传。
红蓼落花初宿雁,绿杨凋叶忽辞蝉。
平生最喜临江水,一到分流便黯然。
鉴赏
这首诗《送查韬荒》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越客思归欲暮天,离情飞起入蛮弦”,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背景——一位来自越地的朋友在黄昏时刻准备离开,离愁别绪如同飞鸟般在空中盘旋,融入了远方的蛮弦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离情比作飞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时的哀伤与不舍。
颔联“路长风雪空相忆,世难文章未可传”,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想象着朋友在漫长的路上,面对可能的风雪,心中只有对彼此的思念,却无法传递给对方。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才华未能被世人所知的感慨,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担忧。
颈联“红蓼落花初宿雁,绿杨凋叶忽辞蝉”,转而描写了一幅凄美的自然景象。红蓼花下,雁群初宿,绿杨树上,蝉声骤歇。这些意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尾联“平生最喜临江水,一到分流便黯然”,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的特殊情感。平生最爱临江水,是因为它见证了无数的离合悲欢;而当江水分流时,诗人的心也随之黯然,既是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也是对未来未知的忧虑。这一句情感深沉,余韵悠长,完美地结束了全诗。
整体而言,《送查韬荒》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哀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