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过艰腾谤易,君恩太重乞身难
出处:《虞阳杂感》
清末民国初 · 缪荃孙
鸽峰高处白云寒,上相当年此挂冠。
时局过艰腾谤易,君恩太重乞身难。
忌多不意缘劬学,论定何曾到阖棺。
华屋山三增感慨,只留翰墨与人看。
时局过艰腾谤易,君恩太重乞身难。
忌多不意缘劬学,论定何曾到阖棺。
华屋山三增感慨,只留翰墨与人看。
鉴赏
这首诗《虞阳杂感》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缪荃孙所作,通过“鸽峰高处白云寒”开篇,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孤寂的意境,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接下来,“上相当年此挂冠”一句,借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当年隐退的决心,寓意深长。
“时局过艰腾谤易,君恩太重乞身难”两句,揭示了诗人面对复杂时局的无奈与矛盾心情。在艰难的时局中,诽谤容易产生,而当君恩深厚之时,辞官退隐却变得异常困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忌多不意缘劬学,论定何曾到阖棺”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强调学术上的追求不应受到过多的限制和偏见的影响,而真正的评价或许只有在生命的终点才能得到公正的结论。
最后,“华屋山三增感慨,只留翰墨与人看”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后世的期许。华屋山三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或工作过的地点,这里通过“感慨”二字,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而“只留翰墨与人看”,则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文字留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供后人品读与思考。
整体而言,《虞阳杂感》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也反映了晚清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的复杂心态和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