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全文

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

唐 · 权德舆
达人旷迹通出处,每忆安居旧山去。
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诏书许。
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
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
白云出岫暂逶迤,鸿鹄入冥无处所。
归路依依童稚乐,都门蔼蔼壶觞举。
能将此道助皇风,自可殊途并伊吕。

拼音版原文

rénkuàngtōngchūchùměiānjiùshān
shēnjiànkàngshūpín

yōuxīnwénzhàoshū
jiāyáochuánquēxùnxīnyuánzǎozhúsōngqiū

nánshǐbiānniánzhùshèngmíngdōngcháoshìjiǎngchángzhù
jiǎojīnhuásuì

mìngjīnguījūngèng
báiyúnchūxiùzànwēi鸿hóngmíngchùsuǒ

guītóngzhìdōuménǎiǎishāng
néngjiāngdàozhùhuángfēng

shūbìng

翻译

有识之士足迹遍天下,每当回忆起隐居的山林生活。
请求辞官的奏章频繁上呈,优待的诏书允许了他的请求。
家规远承孔门教诲,早年的心愿是追随嵩山的隐士。
他在南史中留下了显赫的名声,在东宫讲解经书时常常期待。
头戴角巾,满头白发,忽然实现了愿望,官服和金龟都交给了你。
白云悠悠,如同他的志向,鸿鹄翱翔,不知所终。
归乡之路,孩童欢笑,京城宴饮,气氛热烈。
他以这种道义辅佐皇朝,即使道路不同,也能媲美伊尹和吕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作品,名为《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达人旷迹通出处,每忆安居旧山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达人旷迹"指的是朋友的足迹已经到达了遥远的地方,而"每忆安居旧山去"则是诗人常常回想起朋友曾经居住过的安静美丽的旧山。

"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诏书许。"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得到朝廷恩宠和加官晋级的情况,"乞身"指的是请求提升自己的地位,而"已见抗疏频"则是指朋友的升迁已经被多次奏报给皇帝;"优礼新闻诏书许"表明了朋友不仅得到提升,而且还获得了优厚的待遇和新的诏令。

"家法遥传阙里训,心源早逐嵩丘侣。"

这里讲述的是家族教育和道德传承,"家法遥传"指的是家族的规矩和教导被远远地传承下去,而"阙里训"则是说这些教导在本族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心源早逐嵩丘侣"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想要跟随古圣先贤的足迹。

"南史编年著盛名,东朝侍讲常虚伫。"

这两句是对朋友学识和地位的赞誉,"南史编年"可能指的是朋友在历史书写中留名,而"著盛名"则是其声名远播;"东朝侍讲"表明了朋友在朝廷担任讲解经典之职,而"常虚伫"则是说朋友经常出席重要的学术讨论。

"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

这里描写的是朋友的高贵地位和荣耀,加上官帽和穿着华丽的服饰,"角巾"指的是官员戴的帽子,而"华发"则是指头发长而光亮;"命服金龟君更与"表明了朋友被授予高贵的官职和荣誉。

"白云出岫暂逶迤,鸿鹄入冥无处所。"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远去的感慨和不舍,"白云出岫"形容云雾从山中飘逸而出,而"暂逶迤"则是说这些美好的景象都是短暂的;"鸿鹄入冥无处所"则是指大雁进入了深邃的云雾之中,无法辨认方向。

"归路依依童稚乐,都门蔼蔼壶觞举。"

这两句描绘的是朋友归家的情景和欢快气氛,"归路依依"表达了归途的温馨与愉悦,而"童稚乐"则是说这样的场面让人想起儿时的欢乐;"都门蔼蔼壶觞举"形容的是城市的大门和街道上充满了繁华热闹的景象。

"能将此道助皇风,自可殊途并伊吕。"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用其所学辅佐朝廷,并且相信朋友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能将此道"是指朋友有能力贡献自己的智慧,而"助皇风"则是希望这份智慧能够帮助到国政;"自可殊途并伊吕"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地位和贡献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