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行吟处,今来迹已陈
出处:《寄奉新钟宰》
宋 · 杨万里
传语清心阁,欣逢诗主人。
莺花无恙否,风月一番新。
旧日行吟处,今来迹已陈。
应怜杨县尹,须鬓两如银。
莺花无恙否,风月一番新。
旧日行吟处,今来迹已陈。
应怜杨县尹,须鬓两如银。
注释
传语:传达问候。清心阁:一处清净之地。
诗主人:爱好诗歌的人。
莺花:莺鸟和花朵。
无恙:安然无事。
风月:自然景色,尤其是月亮和风。
旧日:过去。
行吟:边走边吟诗。
迹已陈:痕迹已旧,不再如初。
杨县尹:古代官职,指杨姓的县令。
须鬓:胡须和鬓发。
两如银:形容头发全白。
翻译
问候清心阁,欣喜遇见诗的主人。莺鸟和花朵是否安好,风月景色焕然一新。
昔日我常吟诗的地方,如今已留下痕迹不再新鲜。
想必你会怜惜杨县尹,他的须发都已如银白。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寄奉新钟宰》。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传语清心阁,欣逢诗主人。”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清心阁”可能是指一处幽静雅致的地方,而“欣逢诗主人”则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喜悦之情。
接着,“莺花无恙否,风月一番新。”这里莺花与风月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莺鸟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无恙”则暗示了一种平静无忧的情怀;“风月一番新”则强调了自然界的不断更新和美好。
第三句“我旧日行吟处,今来迹已陈。”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某个地方吟诗作对的场景,而现在再次回到那个地方时,却发现自己的足迹已经变得陈旧。这不仅是时间流逝的一种写照,更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
最后,“应怜杨县尹,须鬓两如银。”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里提到的“杨县尹”可能是指被贬官的朋友,而“须鬓两如银”则形容其头发因年迈而转白,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友人境遇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朋友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