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从厚地分双壁,峰合遥天注一门
出处:《硖石山》
明 · 谢肃
淮甸西头寻禹迹,维州硖石见辀暾。
石从厚地分双壁,峰合遥天注一门。
洞泊雨添波浪涌,川陂云接树林昏。
会脩故垒防津要,不使奸䧺事并吞。
石从厚地分双壁,峰合遥天注一门。
洞泊雨添波浪涌,川陂云接树林昏。
会脩故垒防津要,不使奸䧺事并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硖石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水、鸟鸣、梵音等自然与人文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
“此山霭霭通云烟”,开篇即以“霭霭”二字描绘山色朦胧,云雾缭绕,展现出山的神秘与深邃。“峭壁嵯峨势分绵”,接着描述山峰高耸,岩石嶙峋,连绵不绝,展现出山的雄伟与壮观。“丹水流衍曲如带,风皱罗纹听管弦”,诗人以“流衍”形容河水蜿蜒曲折,如同一条红色的丝带;“风皱罗纹”则描绘微风吹过水面,波纹轻荡,仿佛织物上的花纹,同时“听管弦”暗示此处或有音乐演奏,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和谐。“莺啼花开入禅意,掷笔台前梵呗宣”,黄莺啼鸣,花朵绽放,似乎融入了禅宗的意境之中;“掷笔台前梵呗宣”则提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佛乐悠扬,体现出文化与宗教的交融。“遥想当年无遮会,纷纷散落雨花天”,最后两句通过想象古代的盛会,以及雨花纷飞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硖石山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