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长藏野阔,云断漏天空
出处:《客意五首 其一》
宋 · 陈舜俞
客意久不适,揽衣临暮舂。
烟长藏野阔,云断漏天空。
酒置千愁里,诗成一望中。
黄花无限好,底事忆江东。
烟长藏野阔,云断漏天空。
酒置千愁里,诗成一望中。
黄花无限好,底事忆江东。
注释
客意:客人的思绪或心情。不适:不舒适,不愉快。
暮舂:傍晚的舂米声,象征着时光流逝。
烟长:炊烟悠长。
野阔:田野广阔。
云断:云层断裂,露出天空。
天空:高远的天际。
酒置:把酒放在那里。
千愁:众多的忧愁。
诗成:诗篇完成。
一望中:在远望的瞬间。
黄花:指菊花。
无限好:极好的,无比美好的。
底事:为何,何故。
忆江东:怀念江东(古时对长江下游地区的泛称)。
翻译
客人心情长久以来都不舒畅,披上衣服面对傍晚的舂米声。炊烟袅袅,隐藏在广阔的田野间,云层断裂,露出蔚蓝的天空。
在满含忧愁的酒中放置,诗篇在远眺的瞬间酝酿完成。
菊花无比美好,为何还要想起遥远的江东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客意五首(其一)》,描绘了客居他乡时的孤寂心情和对远方的思念。首句“客意久不适”,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身处异乡,心境不舒畅的感受。接下来,“揽衣临暮舂”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整理衣物的动作,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落寞。
“烟长藏野阔,云断漏天空”两句,通过描绘远处的景色,展现了旷野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诗人借酒浇愁,“酒置千愁里”,试图用酒精来暂时麻痹心中的苦闷;而“诗成一望中”则写出他以诗抒怀,遥望远方,寄托对江东(可能指故乡)的深深怀念。
最后,“黄花无限好,底事忆江东”以黄花象征秋日的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为何在美好的黄花面前,还会如此强烈地想念江东呢?这句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外漂泊的无奈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