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盗则得羊,而余无兄全文

盗则得羊,而余无兄

出处:《倚楹操 其一
宋 · 王令
马则食葵,而余则饥。
盗则得羊,而余无兄
知谁为此兮余不聊生,谁余哀兮余思深。
中忽忽兮外不知其啸吟,野哉邻妻兮曾谓余淫。
以己逆人兮,余不知其何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倚楹操(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哀怨和强烈的情绪表达。

首句“马则食葵,余则饥”通过对比,表现了物资分配的不公,自己的生活状况与他人形成鲜明对照,马儿吃着美味的菊花,而诗人自己却忍受饥饿。这两句用来引出下文,表达诗人内心的不满和悲哀。

接着,“盗则得羊,余无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强调了社会的不公正。小偷能够得到羊,而诗人却连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这种凄凉的情境,显然是诗人内心孤独无助的写照。

“知谁为此兮余不聊生”表达了诗人的绝望和悲痛之情,似乎在质问这个世界的公正,自己已经到了无法再忍受这种生活的地步。而“谁余哀兮余思深”则是对这种哀怨和沉重思绪的进一步强调。

中间两句“中忽忽兮外不知其啸吟,野哉邻妻兮曾谓余淫”,通过内心世界与外界隔绝的情形,以及邻人妻子对诗人的误解和偏见,展示了诗人在社会中的孤立无援。

最后,“以己逆人兮,余不知其何心”则是诗人对那些不理解自己、甚至与自己为敌的人表示出无法理解他们的心理。这里的“逆”字用得十分精准,既有违背之意,也蕴含着悲哀。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自我哀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与不平,以及对于社会公正的深切渴望。王令以其独特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个人命运与社会矛盾紧密相连,构建出一幅悲凉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