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干戈何许久,生意困屠燬。
道也其兴与,时哉亦甚矣。
去年失短吕,培植乏驱使。
今年得老杨,衰病更临起。
晚菘已芜没,早韭就茅靡。
菁菁何所有,莴苣独牛耳。
纵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
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
其视李太尉,小人与君子。
明明如古鉴,不虑纤尘止。
廓廓若太清,强欲浮云滓。
老氏有遗训,重去彼取此。
方今向太平,皋夔正端委。
台省登硕德,要荒窜诬毁。
击寇岂无人,蕃将来黑齿。
破齐在不日,逆以诛正已。
停观劳还役,杖杜颙采芑。
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
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园绮。
异时免沟坑,愿附织贝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荒秽:杂草丛生。干戈:战争。
生意:生机。
培植:照料种植。
老杨:老树。
芜没:淹没。
菁菁:茂盛。
牛耳:比喻独占鳌头。
潇洒:清爽。
胡伯始:人名,可能指发明者。
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沟坑:战乱。
织贝篚:编织的竹篮,比喻微小的贡献。
翻译
我有一片园子,杂草丛生需要锄头清理。战争何时才能结束,生机因战火而受困。
道义或许还在,但时局艰难无比。
去年失去的小吕,无人照料种植。
今年老杨虽来,但我衰弱病重难以照应。
晚秋的菘菜已被淹没,早春的韭菜也枯萎了。
茂盛的蔬菜还有什么?只剩莴苣独占鳌头。
即使苦涩,我也珍视它,摆在餐盘上更显清爽。
银条既直又甜,风味独特,胡伯始所创。
看待李太尉,他是君子,我是小人,差距明显。
如同古代明镜,不被微尘遮蔽。
心境广阔如太空,却不愿被世俗污染。
老子留下的教诲,重在舍弃与保留。
如今正值太平盛世,皋夔等贤臣担任要职。
朝廷选拔有德之人,偏远之地清除邪恶。
打击敌人并非无人,蛮族将至,黑齿国的勇士。
攻破齐国指日可待,先以正义之名铲除叛逆。
停下观看,劳累之余回归田园,持杖采芑。
万国逢圣明,贫贱不再是古人的耻辱。
文王曾接纳吕夷,汉高祖也曾得到园绮。
未来希望免除战乱,愿能如织贝般贡献微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追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种莴苣》。全诗通过描绘园中农作和蔬菜生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太平和个人理想实现的渴望。
首先,诗人描述自己有几亩荒废的土地,需要重新整治。这里通过“干戈何许久”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久未耕耘的土地有着深刻的情感和不舍。而“生意困屠燬”,则表达了种植过程中的艰辛与劳碌。
接下来,“道也其兴与,时哉亦甚矣”一句,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强调了农业生产与时节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不仅是对农事的关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在描述去年种植失败的情况后,今年则得到了老杨的帮助,这里“衰病更临起”暗示着即便是有了帮助,但个人的身体状况也逐渐变得不佳。接着,“晚菘已芜没,早韭就茅靡”,生动地描绘出了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和园中的变化。
“菁菿何所有,莴苣独牛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园中种植的蔬菜,即使是简单的莴苣,也感到满足。这里“纵苦可自珍,供盘况潇洒”,则是对这份来自田间的劳动成果的珍视和享受。
紧接着,“银条直且甘,风味胡伯始”一句,通过比喻莴苣如同美食中的佳肴,以此赞美其清新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这里“其视李太尉,小人与君子”,则是将自己与历史上的高官李太尉相比较,表达了对不同身份的人都能享受自然恩赐这一点的理解。
诗中,“明明如古鉴,不虑纤尘止”和“廓廓若太清,强欲浮云滓”,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心境。这里诗人借助对古代圣人的追思,以及对宇宙之道的理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高远。
随后,“老氏有遗训,重去彼取此”一句,则是指向孔子“重农”的思想,这也与整首诗田园生活的主题相呼应。接下来的“方今向太平,皋夔正端委”,则是在表达对于国家能够实现大同社会理想的期望。
在最后几句中,“台省登硕德,要荒窜诬毁”和“击寇岂无人,蕃将来黑齿”一段,诗人通过对古代贤君治国平乱的历史记忆,表达了对于当前社会动荡不安现状的不满和对于英雄豪杰能解决问题的期待。
而“破齐在不日,逆以诛正已”,则是在反思历史上一些王朝更替的情况,强调正确的治理之道。紧接着,“停观劳还役,杖杜颙采芑”一句,则是表达了对战争带来劳苦和破坏的反感,以及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末,“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则是在强调只要国家走上正道,即使个人贫穷也不足为耻。最后,“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园绮”和“异时免沟坑,愿附织贝篚”两句,则是通过历史上的圣君和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田园诗特有的宁静与恬淡,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