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愁良易工,忧患宁爱好
出处:《答樊云门冬雨剧谈之作 其三》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穷愁良易工,忧患宁爱好。
奋飞抉世网,结习犹烦恼。
午怡论诗骨,见谓饥不饱。
心知小潺湲,河海愧浩渺。
何期樊山老,闽荔喻益巧。
荔甘而诗涩,唐突天下姣。
庶几比谏果,回味得稍稍。
嗜涩转弃甘,攒眉应绝倒。
奋飞抉世网,结习犹烦恼。
午怡论诗骨,见谓饥不饱。
心知小潺湲,河海愧浩渺。
何期樊山老,闽荔喻益巧。
荔甘而诗涩,唐突天下姣。
庶几比谏果,回味得稍稍。
嗜涩转弃甘,攒眉应绝倒。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孝胥所作,题为《答樊云门冬雨剧谈之作(其三)》。诗人以个人的穷愁和忧患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事束缚的挣脱渴望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他自嘲自己的诗才在困苦中反而更为精进,但仍有未能完全摆脱的习惯性困扰。
"午怡论诗骨"一句,可能指的是与朋友樊云门("樊山老")讨论诗歌时,对方对其诗风的评价,认为他的诗虽然深沉如饥饿未饱,但富有力度。诗人对此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诗作可能不及河海般浩渺,但也自有一番独特韵味。
接着,诗人将自己比喻为荔枝,虽甘美却带有涩味,以此形容自己的诗风独特,甚至有些突兀,但希望能像谏果一样,即使初尝时略显生涩,回味起来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他担心过于追求涩味,可能会失去对甘甜的欣赏,这会引起读者的皱眉和不解。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己作品风格的自我反思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