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全文

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

出处:《泊崇德县晓作
宋末元初 · 方回
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
篷背雨亦止,意当明旦晴。
梦记所泊处,乔木枯峥嵘。
天色果开否,浩浩惟风声。
篙师夜先起,船尾灯火明。
苦寒未可发,妇为治餐烹。
咀嚼似有味,宿昔馀蔬羹。
人世如此耳,役役一饭营。
负贩规货利,干禄求荣名。
斯人以家浮,止尔了一生。
大者据疆土,以国相攻争。
至微若蝼蚁,行阵有战征。
我卧思此事,究竟终何成。
顽仆懵无知,鼻息如雷鸣。

拼音版原文

ànshàngxiǎngxiànzhōnggèngqīng

péngbèizhǐdāngmíngdànqíng

mèngsuǒchùqiáozhēngróng

tiānguǒkāifǒuhàohàowéifēngshēng

gāoshīxiānchuánwěidēnghuǒmíng

hánwèiwèizhìcānpēng

zuǐjiáoyǒuwèi宿shūgēng

rénshìěrfànyíng

fànguīhuògānqiúróngmíng

rénjiāzhǐěrleshēng

zhějiāngguóxiānggōngzhēng

zhìwēiruòlóuxíngzhènyǒuzhànzhēng

shìjiūjìngzhōngchéng

wánměngzhīléimíng

注释

马蹄:马的蹄子。
更鼓:古代报时的打击乐器。
篷背:船篷的背面。
明旦:明天早晨。
乔木:高大的树木。
峥嵘:形容树木枯瘦的样子。
浩浩:形容风声大。
风声:风的声音。
篙师:撑篙的人。
灯火:夜晚照明的火光。
苦寒:寒冷。
烹:煮。
宿昔:昨晚。
蔬羹:蔬菜汤。
役役:忙碌的样子。
一饭营:为吃饭而忙碌。
负贩:背着货物贩卖。
干禄:追求官职。
斯人:此人。
止尔:仅此而已。
疆土:领土。
攻争:攻打争夺。
蝼蚁:蚂蚁。
行阵:军队行列。
究竟:到底。
何成:会有什么结果。
顽仆:愚蠢的仆人。
鼻息:呼吸声。

翻译

岸边马蹄声响起,县衙更鼓清脆悠长。
雨停在篷背,预示着明日清晨应是晴天。
梦中记得停泊的地方,老树枯枝峥嵘可见。
天空是否真的放晴?只有风声浩荡作答。
船夫夜里起身,船尾灯火闪烁。
严寒还未消散,妇人忙碌准备饭菜。
食物虽简单,咀嚼间仍有余味,昨日剩菜羹。
世间皆如此,忙忙碌碌只为一日三餐。
商贩追逐利润,官员追求官位和荣誉。
有些人一生漂泊,只为家业浮沉。
大人物争夺领土,国家间战争不断。
小到蝼蚁,也有群体战斗的痕迹。
我躺在这想这些,最终会有什么结果?
愚钝的仆人浑然不觉,鼾声如雷轰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开篇便以“岸上马蹄响,县中更鼓清”设置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喧嚣的氛围。接着,“篷背雨亦止,意当明旦晴”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期待。梦中的记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乔木参差、枯峥嵘的环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

“天色果开否,浩浩惟风声”则是诗人在询问和感受早晨的天气,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篙师夜先起,船尾灯火明描绘了一种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生活场景。

“苦寒未可发,妇为治餐烹”和“咀嚼似有味,宿昔馀蔬羹”则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中温暖食物的向往,以及这种简单的享受带来的满足感。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了一种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人世如此耳,役役一饭营”则是对人间忙碌劳作以求温饱这一普遍现象的深刻感慨。接下来的“负贩规货利,干禄求荣名”则批判了那种为了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奔波的人生态度。

“斯人以家浮,止尔了一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为家庭和一己之利而活着的人的同情。紧接着,“大者据疆土,以国相攻争”则扩展到了更大的历史与战争背景下,揭示了权力斗争和国家之间冲突的严峻现实。

“至微若蝼蚁,行阵有战征”通过对比小到几乎看不见的蝼蚁和大到可以观察到的兵阵,以此来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无处不在的威胁。诗人在最后写道“我卧思此事,究竟终何成”,表现出一种对于未来、对于人世间种种矛盾冲突的深深忧虑。

“顽仆懵无知,鼻息如雷鸣”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强烈抒发,他感到自己在面对这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时,是多么地无知和困惑,甚至连自己的呼吸都像是那远处的雷鸣,预示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性。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更大历史背景下人世间种种矛盾冲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