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
客路欲依严挺子,瘴乡已老少游兄。
瓦盆且话田家事,肉食谁通钝汉名。
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岭梅:山岭上的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潇菊:江边的菊花,可能指诗人故乡的景物。
严挺子: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榜样人物。
少游兄:诗人自比,感叹岁月流逝。
钝汉:谦称自己为愚钝之人。
韩张亭:某个历史地点或诗人的回忆。
雪鞭风帽:冬季出行的装备,暗示旅途艰辛。
翻译
山岭梅花与江边菊花寄托着两地的情感,年末时我在江湖间带着酒四处行走。旅途上想追随严挺子那样的人,而我身处的瘴疠之地已让年迈的我像少年游乐般的时光不再。
用粗陋的瓦盆共话农家之事,权贵中又有谁会记得我这个愚钝之人呢。
心中充满惆怅,想起韩张亭边的小路,我又披上风帽,手持雪鞭,向东征战而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岭梅潇菊两关情"一句,通过梅花和菊花比喻出友情如同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坚贞不渝,生长在偏远的山岭之中,不为世俗所动摇。"岁晚江湖载酒行"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独自携带美酒漫游于江湖之间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客路欲依严挺子"一句中,“严挺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高洁之士,或许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通过表达对这样的人物的向往,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正直不阿、坚守节操的崇敬之情。
"瘴乡已老少游兄"则描绘了一种对远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在这里,“瘴乡”可能指的是边疆或偏远的地方,诗人通过“已老”的字眼传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于亲人年华渐老的担忧。
"瓦盆且话田家事"一句,"瓦盆"通常是指农村家庭中简单的生活用具,如瓦制的水缸等。这里诗人通过“瓦盆”这一物象,表达了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以及对于平凡而真挚的人情世态的赞美。
"肉食谁通钝汉名"可能是在探讨一种文化认同或是民族身份的认同。在这里,“肉食”可能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钝汉名”则可能暗示了一种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和融合。
最后两句"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在这段描写中,“韩张亭畔路”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些人物的行迹,而“雪鞭风帽又东征”则描述了一种战事或旅行中的艰辛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不断到来的挑战和使命的无奈与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深情、怀旧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于历史、文化认同乃至个人命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