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昨不定,负杖出蓬蒿
历齿方嗟贱,灸背岂知豪。
佣耕乏旅力,倚市惮劬劳。
旷日无豆饭,方冬缺缊袍。
清旦开蓬筚,举目想煎熬。
枢机慎仆隶,媒蘖畏朋曹。
万途皆自僻,一事岂他褒。
匆匆昨不定,负杖出蓬蒿。
逢施同沟壑,值设乃糠糟。
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咸言等木石,谁当出羽毛。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何逊的作品,属于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生活的艰辛和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对贫困生活的同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句“灵辄困桑下”描写的是农民在桑树下劳作的场景,但词语选择上带有一种被动和不自由的意味。紧接着,“于陵拾李螬”则是指农民在田间收获果实的情形,其中“李螬”可能指的是一种农作物或是指农作物中的杂质。
第三句“历齿方嗟贱,灸背岂知豪”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辛勤劳动但仍处于贫困之中者的同情。这里的“历齿”意指年迈,“嗟贱”则是感叹命运多舛,而“灸背”形容农民在烈日下辛劳,皮肤被晒得很黑,但他们却不知豪富生活为何物。
接下来,“佣耕乏旅力,倚市惮劬劳”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民困境的描写。诗人指出农民不仅体力透支(“乏旅力”),甚至在市场上也感到畏惧和疲惫。
第五句“旷日无豆饭,方冬缺缊袍”则是对农家生活物质匮乏的直接写照。诗人强调的是,即便是基本的食物(如豆饭)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在寒冷的冬天还要担心没有足够的衣物。
“清旦开蓬荜,举目想煎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这里的“蓬荜”可能指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而“煎熬”则是对那种理想生活的怀念。
下面几句“枢机慎仆隶,媒蘖畏朋曹。万途皆自僻,一事岂他褒”,诗人通过比喻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复杂社会关系的不适应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最后几句“匆匆昨不定,负杖出蓬蒿。逢施同沟壑,值设乃糠糟。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咸言等木石,谁当出羽毛”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奈与不确定,以及对自然界的一种超脱感受和渴望。这里的“蓬蒿”可能暗指的是艰难困苦,“逢施同沟壑”则是在表达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感觉,而“糠糟”则是对生活物资的简单描述。“生途稍冉冉”意味着生命旅程的平淡且不易改变,“逝水日滔滔”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不断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个人命运以及自然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