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月下挂疏影,更怜雪后折横枝
出处:《王隐斋墨梅》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曾看月下挂疏影,更怜雪后折横枝。
逋仙此诗真是画,王生非画却成诗。
逋仙此诗真是画,王生非画却成诗。
注释
曾:曾经。看:欣赏。
月下:月光下。
挂:摇曳。
疏影:稀疏的树影。
更:更加。
怜:喜爱。
雪后:雪后。
折:折断。
横枝:树枝。
逋仙:指林逋,宋代诗人。
此诗:这首诗。
真:确实。
是:是。
画:如画的景色。
王生:指某位名叫王的人。
非:并非。
却:反而。
成诗:创作出诗歌。
翻译
曾经在月光下欣赏过稀疏树影摇曳更加喜爱雪后树枝被折断后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雅的画面,诗人陆文圭在宋末元初时期,通过对梅花的细腻观察,将其月下疏影和雪后横枝的姿态捕捉入诗。"曾看月下挂疏影",形象地写出梅花在月光下孤单而清冷的身姿,如同一幅水墨画中的孤傲景象。"更怜雪后折横枝",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梅花,即使被积雪压弯,依然坚韧不屈,展现出梅花独特的风骨。
诗人将林逋(逋仙)的诗句与眼前的梅花相提并论,认为逋仙的诗作如画般生动,而王生虽未以画笔描绘,其诗却同样富有画面感,将梅花的精神内涵通过文字传达出来。整首诗赞美了梅花的美和品格,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