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出处:《读白诗效其体 其一》
宋 · 方岳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注释
贫良:贫穷善良。生白须:年轻时就长出白头发。
策名:取得功名。
奉常第:官职名,指奉常寺的官员。
三十馀:三十多岁。
疾驱:快速驾车前行。
山麋:山中的麋鹿。
优侏儒:比喻地位低下的人。
云水身:形容云游四海的生活。
瓜芋区:指简朴的田园生活。
一瓢:一瓢酒。
一盂:一碗饭。
羞殊:羞耻的区别。
刘伯龙:具体人物,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鬼揶揄:嘲笑、讽刺。
翻译
我贫穷且艰难,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发。在官职上有所成就,如今已三十多岁。
大半生辛劳无多,怎能不想快马加鞭。
山中的麋鹿自由而偏僻,我去的地方道路崎岖。
担任过督视府的职位,也坐过太守的车。
意见不合时,我选择离开,连饭都不等煮熟。
因此二十年来,我如同一个低微的小丑。
哪像云游四方的人,自在地生活在瓜菜之地。
傍晚我饮一瓢酒,早晨我吃一碗饭。
贫贱与富贵,原本并无羞耻之分。
告诉刘伯龙,不必担心别人的嘲讽。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方岳所作,风格上模仿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不满和自我安慰的情感。
"我贫良亦艰,未老生白须。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馀。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的贫困境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自述其生活艰难,虽然未到老年却早生白发,表明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生活的不易。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这部分则描写了诗人仕途的坎坷与遭遇的挫折。山路崎岖,比喻官场的艰难和复杂;“督视府”、“太守车”表明诗人曾有过一段为官的经历,但因意见不合而被迫离开,未能久留。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岂如云水身,自适瓜芋区。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诗人感慨自己二十年来一直处于优伶的地位,没有什么成就,反观那些自由如云水般的人,他们能在田野间自在地生活,这种生活虽然简单,但内心充满了平和与满足。诗人通过自己的例子告诉我们,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
"寄语刘伯龙,毋烦鬼揶揄。"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告或自我安慰,希望不要被世俗的杂音所扰乱,保持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