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㜷倚门迟子归,奉觞拜舞趋慈闱
出处:《梦綵堂为余士平提学赋》
明 · 袁华
綵服染缁尘,游子远辞亲。
游子綵服敝,恩赐朱衣新。
晓冲燕山雪,问程扬子津。
西望不见匡庐云,江南己老莺花春。
食寄吴下旅,旅馆灯昏夜,身逐一篷飞,心随孤蝶化。
阿㜷倚门迟子归,奉觞拜舞趋慈闱。
堂阴萱花大如斗,堂下玉树森成围。
子归何草草,母乐亦融融。
俯视儿身衣,犹是母手缝。
慈乌择木思返哺,哑哑悲啼近堂树。
空梁月落梦回时,此身有愧南飞羽。
游子綵服敝,恩赐朱衣新。
晓冲燕山雪,问程扬子津。
西望不见匡庐云,江南己老莺花春。
食寄吴下旅,旅馆灯昏夜,身逐一篷飞,心随孤蝶化。
阿㜷倚门迟子归,奉觞拜舞趋慈闱。
堂阴萱花大如斗,堂下玉树森成围。
子归何草草,母乐亦融融。
俯视儿身衣,犹是母手缝。
慈乌择木思返哺,哑哑悲啼近堂树。
空梁月落梦回时,此身有愧南飞羽。
鉴赏
这首明代袁华的《梦綵堂为余士平提学赋》描绘了一位游子离家远行,穿着破旧的彩服,但得到恩赐换上新的朱衣,踏雪启程的画面。他思念家乡,尤其是母亲,想象着她在江南的老家中期待他的归来。诗中通过“食寄吴下旅”和“身逐一篷飞”表达了游子在外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母爱的深深眷恋。
“阿㜷倚门迟子归”一句,写出了母亲盼子归来的焦急心情,而“堂阴萱花大如斗,堂下玉树森成围”则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睦。然而,游子却匆匆离去,母亲虽乐,心中仍牵挂着儿子。最后以“慈乌择木思返哺”的比喻,表达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期望,以及自己未能尽孝的愧疚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游子与母亲之间深厚的亲情,以及游子对故乡和母爱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