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承平玉烛四时和,处处惟闻击壤歌全文

承平玉烛四时和,处处惟闻击壤歌

出处:《次刘机将仕韵
宋 · 晁公溯
承平玉烛四时和,处处惟闻击壤歌
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
使君身似社樗老,故里贤如乔木多。
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

拼音版原文

chéngpíngzhúshíchùchùwéiwénrǎng

guósōuwèiquànmíndāngyìngtián

使shǐjūnshēnshèchūlǎoxiánqiáoduō

jīnqúnyuánchéngzuòshuíguīzhěyǒudōng

注释

承平:太平盛世。
玉烛:比喻清明的政治,光明的统治。
击壤歌:古代人民歌唱生活安定的歌曲。
搜粟尉:负责搜求粮食的小官。
力田科:鼓励农耕的政策或考核。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社樗:社树,古人祭祀土地神的树,此处比喻地方长官。
乔木:高大树木,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九原:古代指墓地。
东坡:苏轼的号,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有旷达的胸襟。

翻译

在和平繁荣的时代,四季和谐,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击壤的歌声。
国家富裕并不需要频繁搜刮粮食的小官,鼓励百姓应当努力耕种才是关键。
地方长官像老社树一样德高望重,故乡的贤人如同参天大树众多。
如今真的可以考虑回归故里,但谁能像我一样有东坡先生的豁达心境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承平玉烛四时和"赞美了和平时期光明照人的政绩,"处处惟闻击壤歌"引用击壤之乐,象征着人民安居乐业。诗人认为国家富裕并不需要苛刻的搜刮,而是鼓励农耕为本,"富国不须搜粟尉,劝民当应力田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接着,诗人自比为老社树,虽年迈但仍为地方贡献,家乡人才辈出如同高大乔木,显示出对故乡贤才的赞赏。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虽然自己身处高位,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今日九原诚可作,吾谁归者有东坡",暗指自己也希望能像东坡居士那样,回归田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