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
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
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
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
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
莫嗟行远地,此去荅恩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继:继承。好:美好。
中司:中央使命。
天心:天意。
外国:异国。
尧雨露:尧帝的恩泽。
汉威仪:汉朝的威严。
陇上:陇山之上。
回首:回首往事。
河源:黄河源头。
徒御:随从。
空碛:空旷沙漠。
旌麾:旗帜。
春草乡愁:春天引发的思乡之情。
旅梦:旅行中的梦境。
行远地:行程遥远。
荅:报答。
恩私:恩情。
翻译
继承了美好的中央使命,天意使他闻名于异国已经传播了尧帝的恩泽,又述说着汉朝的威严
在陇上应当回首往事,黄河源头再次疾驰
独自面对高峰询问随从,空旷沙漠中看见旗帜飘扬
春天的草木唤起思乡之情,边城的旅人梦境变换
不必哀叹行程遥远,这次出行是为了报答恩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曾的作品,名为《送汤中丞和蕃》。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远行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边疆壮丽景象的描绘。
“继好中司出,天心外国知。”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超脱世俗、胸怀广阔的意境。诗人以"好中司"为起点,指代自己处于一个理想化的位置,从这个角度看出去,能够洞察到远方异域的情况。
“已传尧雨露,更说汉威仪。”这里借用了尧舜时代的雨露比喻天恩,以及汉朝的威仪来赞美对方的德行和行为。这种手法在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通过历史典故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陇上应回首,河源复载驰。”诗人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怀旧的情绪。"陇上"指的是边疆之地,而"应回首"则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回望之情;"河源复载驰"则是说河流的起点又重新充满了水,暗示着时间的轮回和自然的永恒。
“孤峰问徒御,空碛见旌麾。”这两句通过对山峰和旌旗的描写,强调了边塞的荒凉与壮观,以及军旅生活的艰苦。"孤峰"形象给人以孤独、坚挺之感,而"徒御"则是问及对方在远方的行踪;"空碛见旌麾"则是说在辽阔的沙碛中,看到了军队的旗帜。
“春草乡愁起,边城旅梦移。”这里通过对春天草木萌发和边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思念以及对于行者所承载的情感。"春草"象征着生机与怀旧,而"乡愁起"则是说这种情感在心中升腾;"边城旅梦移"则表明这些情感随着旅人的移动而转换。
“莫嗟行远地,此去荅恩私。”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劝慰朋友不要叹息于长途跋涉,并暗示了此次离别后彼此间的情谊将更加深厚。"莫嗟"是劝说之词,而"行远地"则是对旅程艰辛的描写;"此去荅恩私"则表达了一种友情的坚定和私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与军旅生活的细腻描绘,抒写了诗人对于远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彼此情谊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理想化追求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