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姓名书石上,几回拈笔又成休
出处:《游道场山遇雨》
宋 · 周弼
飘然久作登临想,才遇名山雨亦游。
林尾乱声犹间响,枝头残滴未全收。
濯翻野竹从教亸,冲落岩花放出流。
欲把姓名书石上,几回拈笔又成休。
林尾乱声犹间响,枝头残滴未全收。
濯翻野竹从教亸,冲落岩花放出流。
欲把姓名书石上,几回拈笔又成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飘然:轻松自在的样子。久作:长久以来。
登临:登山游览。
想:向往。
才遇:刚刚遇到。
名山:著名的山。
雨亦游:即使下雨也要去游玩。
林尾:山林的深处。
乱声:嘈杂的声音。
犹间响:仍然间歇响起。
枝头:树枝顶端。
残滴:残留的雨滴。
未全收:尚未完全落下。
濯翻:冲洗翻动。
野竹:野生的竹子。
亸:摇曳。
冲落:冲刷落下。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放出流:随水流动。
欲:想要。
书石上:刻在石头上。
几回:几次。
拈笔:拿起笔。
成休:停下。
翻译
长久以来我向往着登山游览,一旦遇到名山就连雨天也想去游玩。山林深处还零星传来雨声,树枝上残留的雨滴尚未完全落下。
任由山野间的竹子在雨中摇曳,让岩壁上的花朵随水流淌。
我曾想在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但多次提笔却又放下。
鉴赏
这首宋诗《游道场山遇雨》是周弼所作,描绘了诗人游历道场山时遭遇风雨的独特体验。首句“飘然久作登临想”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山水之游的向往和期待,而雨中的游历更显得意外与惊喜。接下来的“才遇名山雨亦游”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期而遇的缘分。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雨中的山景:“林尾乱声犹间响,枝头残滴未全收。”雨打在树林中,声音嘈杂且断断续续,枝头上的雨滴尚未完全落下,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生动的画面。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起伏,“濯翻野竹从教亸,冲落岩花放出流”写出了雨势之大,竹叶被雨水打湿低垂,岩花则随水流淌,展现出山间雨后的清新景象。
最后两句“欲把姓名书石上,几回拈笔又成休”,诗人想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以纪念这次经历,但每次拿起笔却又停下,可能是因为感慨万千,觉得这样的瞬间更值得珍藏于心,而非物质的痕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感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