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杖屦閒忙外,明月山林醒醉中
出处:《夜酌丹山》
宋 · 陈著
石路深深著梵宫,绿阴截断出尘红。
春风杖屦閒忙外,明月山林醒醉中。
有酒何须白莲社,无诗可入碧纱笼。
归途自有儿扶笑,不用过溪劳远公。
春风杖屦閒忙外,明月山林醒醉中。
有酒何须白莲社,无诗可入碧纱笼。
归途自有儿扶笑,不用过溪劳远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路:石头铺成的道路。梵宫:佛寺。
绿阴:绿色的树荫。
尘红:世俗的红尘。
春风:春天的风。
杖屦:手杖和鞋子,代指散步。
醒醉:清醒与醉意。
白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为象征。
碧纱笼:精致的书箱或存放诗卷的容器。
归途:回家的路。
儿:孩子。
劳远公:劳烦远方的尊者。
翻译
石头铺成的小路深入寂静的佛寺,绿色树荫隔绝了世俗的红尘。在春风中悠闲漫步或忙碌劳作,明亮的月光下山林唤醒了沉醉的心灵。
有酒无需加入白莲社这样的团体,没有诗作也无需装进精致的书箱。
回家的路上有孩子们陪伴欢笑,不必劳烦远方的尊者过溪相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深山禅寺中的饮酒赏景画面。首句"石路深深著梵宫",以深邃的石径和静谧的佛寺为背景,展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氛围。"绿阴截断出尘红",通过绿色树荫与寺庙红墙的对比,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春风杖屦閒忙外",诗人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春风中,不拘于俗务的忙碌,体现了闲适的心境。"明月山林醒醉中",借明亮的月光和山林的宁静,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的境界。
"有酒何须白莲社,无诗可入碧纱笼",诗人以饮酒自乐,无需加入僧侣的修行团体,也不必追求诗文的华丽,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情趣的欣赏。
最后两句"归途自有儿扶笑,不用过溪劳远公",写诗人带着孩子回家,一路上笑声相伴,不必再麻烦远方的朋友,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游丹山的闲适生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