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与身仇病作魔,春来为况复如何
出处:《寄伯宣尚书士常吏侍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贫与身仇病作魔,春来为况复如何。
梅花未了桃花动,诗债犹稀酒债多。
剩喜故人跻要路,稍令閒客藉馀波。
吏廉岁稔兵氛寝,是处江湖可一蓑。
梅花未了桃花动,诗债犹稀酒债多。
剩喜故人跻要路,稍令閒客藉馀波。
吏廉岁稔兵氛寝,是处江湖可一蓑。
注释
贫:贫穷。仇:仇恨。
病:疾病。
作:成为。
魔:恶魔。
况:情况。
复:再。
如何:怎么样。
梅花:梅花。
未了:未尽。
桃花:桃花。
动:开始盛开。
诗债:未完成的诗作。
犹:仍然。
稀:少。
酒债:饮酒产生的债务。
故人:老朋友。
跻:升至。
要路:重要位置。
閒客:闲散的人。
藉:借助。
馀波:余力或影响。
吏廉:官吏清廉。
岁稔:年成丰收。
兵氛:战乱。
寝:平息。
是处:处处。
江湖:泛指世间。
一蓑:一袭蓑衣,象征简朴生活。
翻译
贫困、身体的疾病和对自身的仇恨像恶魔一样困扰着我,春天的到来又会带来怎样的情景呢?梅花凋谢未尽,桃花又开始盛开,我的诗债还未还清,而酒债却堆积如山。
幸好老朋友在重要的位置上,能让我稍微得到些余波的帮助。
官吏清廉,年成丰收,战乱平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过上平静的渔夫生活,披上蓑衣即可。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中晚唐以降诗人常用的一种抒情寄语体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愁苦心境和生活无奈的诗句。
“贫与身仇病作魔,春来为况复如何。”这里“贫”、“身仇病”指的是物质上的贫困和身体上的疾病,两者如同魔鬼一般折磨着诗人。春天到来,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诗人来说,却更加深感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梅花未了桃花动,诗债犹稀酒债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窘迫和精神上的烦恼。梅花代表早春,桃花则是盛夏之前的象征,它们在时间上相继而至,而诗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好好享受这份自然美景,“诗债”指的是未能如愿写出满意诗篇的遗憾,“酒债多”则形象地表达了生活中种种不得已和无奈之处。
“剩喜故人跻要路,稍令閒客藉馀波。”这里所谓的“故人”,是指那些能够理解并分享诗人愁苦的人。在艰难的岁月里,这些旧友变得尤为珍贵。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得诗人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吏廉岁稔兵氛寝,是处江湖可一蓑。”这两句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形。“吏廉”指的是官员的贪污腐败,“岁稔”则意味着年岁增长,时间在流逝,而“兵氛”象征着战乱和不宁静的氛围。这一切都让诗人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危机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现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力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友情和自然美景的一丝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