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出处:《挽曾原伯大卿 其三》
宋 · 孙应时
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
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注释
天下:整个国家。张廷尉:古代官职,廷尉负责司法事务。
君王:帝王。
老成:资深且经验丰富的官员。
辞劳:推辞劳累。
岂:难道。
恩荣:恩惠和荣耀。
竹隐:借竹林隐喻志向。
萱堂:古称母亲居处,代指母亲。
晚岁:晚年。
全归:全身而退。
恨:遗憾。
渺:微小,难以触及。
难平:难以平息的情感。
翻译
天下任命张廷尉,君王托付给资深长者。他不辞辛劳日夜操劳,起初难道是为了个人的恩惠和荣耀。
今年竹林中隐藏了他的志向,母亲晚年的生活充满情感。
虽然全身而退并无遗憾,但这段往事却难以心平气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挽曾原伯大卿(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易平复的离别之情。
"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这四句描绘了一位官员或士人在朝廷中的勤勉与奉献。"天下张廷尉"可能指的是某种重要的职责分配,"君王付老成"则是说明这些任务已经交给了年长且有经验的人。后两句表明诗人不畏辛劳,日夜操劳,并非为了追求恩惠或荣誉。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这里的"竹隐"和"萱堂"可能是指某种隐居之所,或者是诗人与朋友共同度过时光的地方。"今年志"表达了诗人当前的愿望或决心,而"晚岁情"则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尤其是在人生后期。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最后两句,"全归"可能意味着某种完整的回归,或是朋友之间关系的圆满结束。"不恨"表明诗人对此事无怨无悔,但接下来的"此段渺难平"却透露出一种深刻的情感波动,即便是美好的告别,也难以在心中得到平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朝廷生活、隐居情怀和朋友离别,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