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为儒读国风,夫人高节有谁同
出处:《代良夫人二首 其一》
宋 · 黄干
早岁为儒读国风,夫人高节有谁同。
至今桑梓传家法,便说蘋蘩力妇功。
闺内衾裯长自苦,堂前滫瀡得能丰。
欲知淑德碑何在,只听乡人叹息中。
至今桑梓传家法,便说蘋蘩力妇功。
闺内衾裯长自苦,堂前滫瀡得能丰。
欲知淑德碑何在,只听乡人叹息中。
注释
早岁:年轻时。为儒:研读儒家经典。
国风:《诗经》中的民间诗歌。
夫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
高节:高尚的节操。
桑梓:故乡。
家法:家族传统或规矩。
蘋蘩:水草,古代用于祭祀的食材。
力妇功:妇女的辛勤劳动。
闺内:闺房内。
衾裯:被褥。
堂前:厅堂。
滫瀡:指食物的残渣或羹汤。
淑德:美好的品德。
碑:纪念物,此处指墓碑。
叹息:表示哀叹或赞美。
翻译
我年轻时研读《诗经》,夫人的高尚节操谁能比肩。直到现在,家乡还传承着家训,称赞妇女们采集水草的辛劳。
闺房中的她常受困苦,但厅堂的饮食却因她的努力而丰盛。
想知道她的美德碑在哪里,只需听听乡亲们的叹息声中寻找答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干所作的《代良夫人二首(其一)》,他以儒家经典中的"国风"为引,赞扬了良夫人高尚的节操。诗中提到她年轻时研读儒家典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品格。她的家族传承着严谨的家风,连妇女们也懂得效仿,如以蘋蘩(植物,象征节俭)之事来体现勤劳。在家庭中,良夫人长期自我牺牲,辛勤持家;在厅堂上,她的努力使得家业丰盛。最后,诗人暗示良夫人的美德并未被碑文记载,而是通过乡人的口碑和叹息声中得以流传。整首诗赞美了良夫人默默奉献、品德出众的形象,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贤良淑德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