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句已应儿辈觉,论书那得外人知
出处:《次韵鲜于晋伯清明日过水南 其一》
宋 · 晁公溯
盈笺寄我送春诗,不减风流杜牧之。
觅句已应儿辈觉,论书那得外人知。
如闻此上三年最,相过能成一段奇。
况及霜天宜把酒,四郊物色胜花时。
觅句已应儿辈觉,论书那得外人知。
如闻此上三年最,相过能成一段奇。
况及霜天宜把酒,四郊物色胜花时。
注释
盈笺:满纸。寄我:寄予我。
送春诗:春天的诗篇。
不减:不逊于。
风流:才华横溢。
觅句:寻找诗句。
儿辈:孩子们。
觉:察觉。
论书:谈论书法。
那得:怎能。
外人知:外人理解。
此上:这上面。
三年最:三年来最好的。
相过:来访。
奇:佳话。
况及:何况。
霜天:秋霜时节。
宜:适宜。
把酒:饮酒。
四郊:郊外。
物色:景色。
胜花时:胜过花开的时候。
翻译
满纸诗意寄予我,犹如杜牧风流才情。寻觅佳句怕被孩子们察觉,谈论书法哪有外人能理解。
听说这是三年来最好的作品,若来访定会成为一段佳话。
更何况在秋霜时节更宜饮酒,郊外景色胜过花开之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次韵鲜于晋伯清明日过水南(其一)》,通过对友人寄来的春诗的赞美,表达了对杜牧诗意风流的认可,并暗示了自己在创作和书法上的才华可能未被外人充分理解。诗人想象友人的诗句在三年间备受推崇,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将是一段难得的佳话。他还提到在霜天把酒赏景,更是胜过春花烂漫之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艺术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