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当同燕寝,岁月尚逡巡
出处:《营墓》
明 · 李之世
东郊卜隐地,今为埋玉坟。
凄凉一抔土,芳草无冬春。
曾当同燕寝,岁月尚逡巡。
松楸手自植,为尔表贞珉。
重泉尚虚左,旦暮谁为亲。
百年鼎鼎流,嗟此暂时人。
凄凉一抔土,芳草无冬春。
曾当同燕寝,岁月尚逡巡。
松楸手自植,为尔表贞珉。
重泉尚虚左,旦暮谁为亲。
百年鼎鼎流,嗟此暂时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墓地的哀悼之情,充满了深沉的悲凉与对逝者的怀念。首句“东郊卜隐地,今为埋玉坟”点明了墓地的位置,由隐居之地变为安葬之所,暗示了生命的终结。接着,“凄凉一抔土,芳草无冬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墓地的荒凉景象,芳草四季常青却无法掩盖墓地的寂寥与哀伤。
“曾当同燕寝,岁月尚逡巡”两句,通过对比生前的亲密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对时光无情的感慨。“松楸手自植,为尔表贞珉”则展现了后人亲手栽种松树和楸树,以纪念逝者,象征着对逝者品德的崇敬与缅怀。
“重泉尚虚左,旦暮谁为亲”表达了对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孤独感,以及对失去亲人的哀痛。最后,“百年鼎鼎流,嗟此暂时人”总结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对逝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和对逝者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对生命、死亡及人生无常的哲思,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