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下有庐山,眼中有庐山
出处:《题源虚叟庐山行卷》
宋 · 释道璨
胸中有庐山,笔下有庐山。
窗下有庐山,眼中有庐山。
别山十七年,见山一日间。
韵险落鬼胆,语妙破天悭。
永怀看山人,恨不同跻攀。
摩挲青石砚,负山良厚颜。
天风几时来,乘之欲西还。
窗下有庐山,眼中有庐山。
别山十七年,见山一日间。
韵险落鬼胆,语妙破天悭。
永怀看山人,恨不同跻攀。
摩挲青石砚,负山良厚颜。
天风几时来,乘之欲西还。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璨题赠源虚叟的庐山行卷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景色的深深赞叹和对源虚叟的钦佩之情。首句“胸中有庐山”至“眼中有庐山”,强调了庐山在诗人内心世界的深远影响,无论身处何地,庐山的形象始终如一。接下来,“别山十七年,见山一日间”则写出诗人长久离别庐山后,一日重逢的惊喜与感慨。
“韵险落鬼胆,语妙破天悭”两句,高度赞扬了源虚叟的诗才,其作品韵律险峻,语言巧妙,仿佛能穿透天地间的禁忌。诗人表达了对源虚叟未能一同登山的遗憾,以及对自己未能写出同样佳作的自谦。“摩挲青石砚,负山良厚颜”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源虚叟才华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未能尽展文采的愧疚。
最后两句“天风几时来,乘之欲西还”以期待天风助其返回庐山,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和对源虚叟的羡慕,以及对自然与艺术追求的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