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者谁,善恶果其数
明 · 王缜
敝帏为马存,敝盖为狗故。
于物且惜之,人独无所顾。
悯哉娄江水,浮此三尸露。
不知死者谁,善恶果其数。
眷兹春月令,掩骼政之务。
耳闻太守仁,我安忍虚赋。
于物且惜之,人独无所顾。
悯哉娄江水,浮此三尸露。
不知死者谁,善恶果其数。
眷兹春月令,掩骼政之务。
耳闻太守仁,我安忍虚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苏州齐门时,看到娄江上有三具尸体漂浮在露水中的情景,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官员治理的思考。
首句“敝帏为马存,敝盖为狗故”以比喻的手法,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即使是曾经珍贵之物,在时间面前也变得毫无价值。接着,“于物且惜之,人独无所顾”,表达了对物质的珍惜与对人性的反思,指出人们在对待物质时往往小心翼翼,但对于生命却显得冷漠无情。
“悯哉娄江水,浮此三尸露”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悲悯之情,面对死亡的残酷,诗人不禁感叹。接下来,“不知死者谁,善恶果其数”,提出了关于生死的哲学思考,似乎在探讨命运的公正与否。
“眷兹春月令,掩骼政之务”则转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但诗人却看到了需要掩埋的“骨骼”,暗指社会上存在的不公与苦难。最后,“耳闻太守仁,我安忍虚赋”,表达了对仁政的期待,认为作为地方官应关注民生疾苦,而不是空谈政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怀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