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全文

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

出处:《赠弹琴者
宋 · 曾巩
至音淡薄谁曾赏,古意飘零自可怜
不似秦筝能合意,满堂倾耳十三弦。

拼音版原文

zhìyīndànbáoshuícéngshǎngpiāolínglián

qínzhēngnéngmǎntángqīngěrshísānxiá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曾巩所作的《赠弹琴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弹奏者的技艺和琴声的特点。"至音淡薄"四字,形象地表达了高雅音乐的意境往往清淡而深远,不易被人轻易察觉和欣赏。"古意飘零自可怜"则流露出对古朴音乐风格的感慨,认为这种传统韵味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孤独而值得怜惜。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秦筝的音色或许更能迎合大众的喜好,因为"满堂倾耳十三弦",即满屋子的人都被其热烈的旋律吸引,聚精会神地倾听。然而,这样的热闹与喧嚣,似乎缺少了曾巩所推崇的那种淡泊而深沉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以对古琴艺术的赞美和对现代审美取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翻译

音乐声清淡,又有谁来欣赏呢?
古老的曲调孤独飘荡,显得多么令人心酸。

注释

至音:清淡的音乐声。
淡薄:声音不浓重。
谁曾赏:有谁曾经欣赏过。
古意:古老的风格。
飘零:孤独、零落。
自可怜:令人同情。
不似:不像。
秦筝:古代秦国的筝,泛指古筝。
能合意:能够符合心意。
满堂:全场。
倾耳:侧耳倾听。
十三弦:古筝通常有十三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