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全文

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

出处:《磔鸩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蕲州鬼,鬼来恶,蕲州鸩,鸩何凶。
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
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
如何崇家栅养相夸矜。
司隶忽上奏,焚灭不留形。
秋官司天法,杀物自有刑。
啧啧驱我嫉,鳻鳻劝我耕。
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
我愿天悔祸,仁凤下虞廷。

拼音版原文

zhōuguǐguǐláiè

zhōuzhènzhènxiōng

shēngwànyāobǎiniǎogǎnmíng

wěipiànbǎicǎogǎnshēng

chóngjiāshānyǎngxiāngkuājīn

shàngzòufénmièliúxíng

qiūguāntiānshāyǒuxíng

,■■quàngēng

tiānshēngěrzuòrénzhōngbīng

yuàntiānhuǐhuòrénfèngxiàtíng

zhù:■■——zuǒfēnyòuzhuī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磔鸩》,以鬼魅和毒鸟“蕲州鸩”为题材,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和对公正法律的期盼。首句“蕲州鬼,鬼来恶,蕲州鸩,鸩何凶”,通过描绘鬼魅和毒鸟的恐怖形象,暗示了地方恶势力的嚣张。接下来的诗句“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进一步渲染了鸩鸟的威力,象征着邪恶力量对善良的压制。

诗人对于这种不公现象提出了质疑:“如何崇家栅养相夸矜?”暗指权贵之家纵容恶行。然而,当“司隶忽上奏,焚灭不留形”,代表正义的力量介入时,恶势力被揭露并受到惩处,显示出法律的威严。诗人借此表达对公正的期待:“秋官司天法,杀物自有刑”。

最后,“啧啧驱我嫉,鳻鳻劝我耕”,通过拟人手法,寓意正义之声驱散了人们的愤怒,鼓励人们回归淳朴的农耕生活。诗人感慨“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指责自然的毒物被人为利用成为人间斗争的工具。他希望“天悔祸,仁凤下虞廷”,即上天能悔过,让仁德之风重回朝廷,恢复社会的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呼唤公正与和平,体现了杨维桢鲜明的道德立场和深沉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