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
宋 · 李光
赤子既迫寒且饥,异时严警如边垂。
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
公来随车霈灵雨,织妇耕农闻好语。
爱民戢吏政不苛,兵兴敢避科徭多。
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
公来随车霈灵雨,织妇耕农闻好语。
爱民戢吏政不苛,兵兴敢避科徭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官员李光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体恤之情。首句“赤子既迫寒且饥”,直接点明了百姓生活困顿,衣食无着的现状。接着,“异时严警如边垂”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弃捐沟壑死锋镝,有如秦越视瘠肥”两句,诗人形象地描述了战争和贫困导致的生灵涂炭,百姓命如草芥,生命价值被轻视的情景。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公来随车霈灵雨”,李光的到来,如同带来了一场及时雨,为百姓带来了希望与生机。这不仅指实际的雨水滋润了大地,更象征着李光以仁政治理,为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织妇耕农听到他的好政策,无不欢欣鼓舞,体现了李光施政得民心的一面。
“爱民戢吏政不苛,兵兴敢避科徭多”则进一步赞扬了李光的执政风格,他爱护百姓,治理公正而不苛刻,即使在战争时期,也勇于承担,减少不必要的赋税和劳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李光作为地方官的高尚品德和对民众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