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来卖与辨州儿,罔象离朱难假借
手提木铎出蓬蒿,去年东去今西下。
重来别路两经秋,正值空林初解夏。
道旁车笠走相送,班荆旧是同游者。
忆昨齐昌一访君,半载山癯寄官舍。
春风三月送归僧,梦里昔游如昨夜。
人生离合会有时,勿惜为君重劝驾。
殷勤次第说官程,四坐相看莫相讶。
西南一路入高凉,平原道直澄川泻。
只轮车上青油伞,稳坐看山如广厦。
到时日暮宿邮亭,四野孤烟起桑柘。
诸生束带出郭迎,明发斋夫催上马。
入门高坐讲道德,二帝三王无五霸。
上农播种下农穫,莫误糠秕作良稼。
大儒出矣小儒鸣,安事诗书兴教化。
闻君早得如意珠,一颗圆明大无价。
今来卖与辨州儿,罔象离朱难假借。
山僧拭目几回看,临岐休说无生话。
祇凭寄语彼都人,罄取顽金归大冶。
当知今日李先生,也向东林曾结社。
鉴赏
此诗《送李苍水主教化州》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描绘了广文先生李苍水赴化州任职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首句“广文先生清洒洒”,以“清洒洒”形容李苍水先生的品格高洁,引出其官职虽冷,但内心闲适,未尝有片刻闲暇。接着“手提木铎出蓬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李苍水先生带着教化的使命,走出深山,踏上新的征程。
“重来别路两经秋,正值空林初解夏。”写出了李苍水先生再次踏上旧路,已是秋风萧瑟之时,林间初显生机。这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
“道旁车笠走相送,班荆旧是同游者。”描绘了沿途百姓以车笠相送,表达对李苍水先生的敬意与不舍,同时也点明了他过去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忆昨齐昌一访君,半载山癯寄官舍。”回忆起过去齐昌之行,李苍水先生在山中度过了半载时光,寓居官舍,与当地人民共同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风三月送归僧,梦里昔游如昨夜。”春风三月,李苍水先生送别僧侣,梦中仿佛昨日重现,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人生离合会有时,勿惜为君重劝驾。”诗人在此劝慰李苍水先生,人生聚散本是常态,不必过于伤感,应珍惜当下,继续前行。
“殷勤次第说官程,四坐相看莫相讶。”在送别的宴会上,李苍水先生详细述说了前往化州的行程安排,众人相视而笑,没有惊讶之情,体现了对他的理解与支持。
“西南一路入高凉,平原道直澄川泻。”描述了李苍水先生前往化州的路线,沿途风景优美,河水清澈,预示着旅途顺利。
“只轮车上青油伞,稳坐看山如广厦。”乘坐简陋的车辆,李苍水先生稳坐其中,如同置身于广阔的屋宇之中,表达了他对旅途的从容与自信。
“到时日暮宿邮亭,四野孤烟起桑柘。”抵达目的地时,已是黄昏,四周炊烟袅袅升起,桑柘树影斑驳,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诸生束带出郭迎,明发斋夫催上马。”第二天清晨,学生们束带而出,迎接李苍水先生,显示出对他的尊敬与期待。
“入门高坐讲道德,二帝三王无五霸。”进入官舍后,李苍水先生高坐讲堂,传授道德学问,强调了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反对暴政。
“上农播种下农穫,莫误糠秕作良稼。”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教导农民正确耕作,避免浪费,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大儒出矣小儒鸣,安事诗书兴教化。”表达了对李苍水先生作为大儒的肯定,以及对通过诗书传播教化力量的期待。
“闻君早得如意珠,一颗圆明大无价。”赞美李苍水先生早年获得的智慧与洞察力,如同珍贵的宝珠,价值连城。
“今来卖与辨州儿,罔象离朱难假借。”暗示李苍水先生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化州的百姓,即使是最愚昧的人也能理解并受益。
“山僧拭目几回看,临岐休说无生话。”山中的僧侣多次观看李苍水先生的言行,表示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临别之际,不再谈论生死之事。
“祇凭寄语彼都人,罄取顽金归大冶。”诗人希望李苍水先生能将化州的百姓视为自己的学生,用心教导,如同将顽铁炼制成精金。
“当知今日李先生,也向东林曾结社。”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苍水先生的敬佩,认为他不仅在化州有所作为,在过去也曾与东林书院的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对李苍水先生赴任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情,以及与当地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